(资料图)
看过我们文章朋友应该都知道比亚迪的e平台3.0其中最核心的技术有一项就是CTB电池车身一体化,它不仅能够更加的轻量化,同时还可以大幅提升整车动态响应,赋能操控性能。但实际上,这项技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拥有更高的安全性。
CTB技术在“蜂窝“中找到灵感,结合刀片电池独有的长方体结构和超级强度,衍生出“类蜂窝铝”结构,带来电池成组技术里程碑式的革新,通过将刀片电池包与车身刚性连接,二为一形成完整体,并取消传统的车身地板设计,将地板(电芯上盖)-电芯-托盘三者与车身集成,形成高强度的“整车三明治”结构。刀片电池既是能量体,也是结构件,成为车身传力和吸能结构的一部分,在碰撞工况下,车身具备充足的吸能空间及更顺畅的能量传递路径,乘员舱形变大幅减小,给乘客创造了坚固安全的环境,逐步实现事故“零”伤亡。
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的体会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的安全性,国内汽车安全类测试栏目TOP Safety对比亚迪海豹进行了一次新能源汽车双面侧柱碰试验。该试验通过模拟真实严苛的场景,来测试新能源汽车叠加两次侧柱碰后整车的被动安全性以及电池安全性。在第一次的碰撞试验中,比亚迪海豹整车以32km/h的速度和75°的角度,撞击254mm钢性柱。
来到第二次碰撞试验,比亚迪海豹以副驾驶后排撞击点进行侧柱碰试验。两次不同侧的碰撞测试,模拟更极端的连环撞击工况,对于新能源车型的考验难上加难。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海豹整车结构最大变形量183mm,而传统燃油车平均变形量是300mm左右。这表明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带来了更强的整车结构强度,以确保从前到后各个撞击位置的结构安全。
在最关键的乘员保护方面,整车中三个乘员保护指标全部达到满分。在电池安全部分,两次碰撞后电池包仅在边框产生轻微变形,带电部分无损伤,电池包主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形,电池包没有出现漏液、起火,整体结构稳定,并且在碰撞瞬间,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立即执行高压断电保护策略,高压系统电压在碰撞后的820毫秒内,迅速下降至安全电压区间内,有效保证驾乘人员生命安全。
在挑战成功后,TOP Safety还安排了一场“重头戏”,将参与了两次侧柱碰的电池包重新装入另一台新车后,车辆居然还可以正常启动、安全行驶,这充分表明了电池包在面临撞击下的安全性。
此次TOP Safety双面侧柱碰试验中,比亚迪海豹通过试验证明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安全性,让安全成为高品质出行的不二之选。
标签: